肾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以形成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对人体的水盐代谢和离子平衡起调节作用,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此外,肾还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肾的结构复杂且精细。从肾的冠状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为位于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厚1-1.5cm,新鲜标本呈现红褐色,富含血管,表面分布有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这是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的。
肾髓质的颜色比较淡,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在肾髓质中,可以看到15-20个呈圆锥形的肾锥体,其底朝皮质,尖向肾窦,表面光泽致密,有许多颜色较深的放射状条纹。这些条纹是由肾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形成的。每个肾锥体的顶部合并成肾乳头,并突入肾小盏。肾乳头的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为乳头孔,是尿液流入肾小盏的通道。
在肾窦内,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再由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一个肾盂。肾盂离开肾门后向下弯行,约在第2腰椎上缘水平,逐渐变细并与输尿管相移行。另外,成人的肾盂容积约为3-10mL,平均为7.5mL。
肾脏巨噬细胞是一群长期定居于肾脏内部的组织固有巨噬细胞,对维持肾脏功能稳态,抗感染和组织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传统认为,血液循环中的单核细胞是包括肾脏在内组织的巨噬细胞的主要来源,单核细胞可以迁移到组织内部并进一步分化成巨噬细胞。近年来,随着遗传谱系示踪技术的进步,这一观念受到质疑。目前研究认为,正常机体内大多数组织巨噬细胞来源于胚胎时期,出生后部分组织例如肠道中的巨噬细胞被骨髓来源的外周单核细胞代替,而在某些组织例如大脑和肝脏中,巨噬细胞通过自我更新来维持,不需要外周的贡献。单核细胞对不同组织巨噬细胞的贡献具有组织特异性,巨噬细胞的来源和更新是免疫学中重要的基础问题之一。其中肾脏巨噬细胞的确切来源还不清楚,尤其是不同来源的肾脏巨噬细胞是否有表型和功能差异还未被阐明。
胚胎来源的细胞主要集中在肾脏髓质,而骨髓来源的集中在皮质。早期文献比较了不同来源细胞的功能,发现胚胎来源的肾脏巨噬细胞具有更高的免疫复合物吞噬能力,并且可以分泌更多的炎性细胞因子例如TNF 和IL-6。同时,在急性肾损伤模型和肾炎模型中,胚胎来源的巨噬细胞表达更高水平的CD86和TNF,说明其具有更高的免疫反应能力。此外,胚胎来源的肾脏巨噬细胞具有更高的糖酵解能力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这使它们在病理条件下,能更有效的通过糖酵解获得足够能量。肾髓质区域的巨噬细胞会伸出许多长长的伪足,穿越了上皮细胞胞体,嵌入管壁伸入到管腔,清除肾小管内颗粒物从而避免尿路堵塞。